家 > 介绍 > 心天排瘀疗法Ⅰ > 理论
对针灸术的见解 | 对物理疗法的见解 | 对中药处方论的见解 | 中药处方 | 我对《东医宝鉴》的看法
 

我们国家的中医学是以《东医宝鉴》和《本草纲目》为主的。如果说这两本书代表中医学的全部也不为过,我在深山里,对这些书进行评价应该是小心谨慎的,很怕给名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我认为敬重和评价医术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所以下决心写了这本书。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东医宝鉴》和《本草纲目》一直成为中医学的中心,让我来评价许俊先生,我对主编《东医宝鉴》并为今天的中医学奠定了基础的先生是尊敬的。但要评价《东医宝鉴》这本书本,想法就不同了。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到如今还按《东医宝鉴》的内容开处方,是很愚蠢的作法。爱迪生第一次发明了电,使之成为电子产品的始祖,但把当时的技术当作今天最高技术的人是没有的。对我们前人,发明了电的这一点予以肯定就可以了。对《东医宝鉴》也如此理解就可以了,这么说是有充分理由的。

大家想一想,《东医宝鉴》编辑的时间是大约是 350 年之前,把现在和当时比较起来看,首先看人的体质,当时有重金属的词语了吗?但现在饮用水、食物、空气等,所有这些,都被有毒物质重金属污染过,当时的人是以食菜为主,可现在的人在大量地摄取以肉类为主的高蛋白食品。从这几方面来看,当时的人和现代的人的体质不一样是很明显的事实。再看一下处方笺,当时所使用的药材都是在山上采集的野生药材,并按此规定药量,不象现在,养殖的嫌贵,也不用进口的药材去定量的。进口的和国产药材的成分绝对不会一样的。这样一来,人的体质发生了变化,药材的成分含量也不一样,怎么还能按《东医宝鉴》的处方来开处方呢?

再加上《东医宝鉴》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对药性的原理未作综合性的明确的解释。也就是说,只说明腰疼就用何种药、多少量,而未说明此药进入人体以后起什么反应来达到治病的医理。针灸术也如此,只说明哪个地方有病就对哪个穴位针灸,而漏掉了针灸的针扎进人体后通过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来实现其治疗的。

有些地方对此原理作了极少的说明,但不好理解的话又很多,理论和道理,常识是让不懂医术的人听了以后很容易理解的东西,“道理”是指很普遍很妥当的,任何人都有同感的东西。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看起来是毫无秩序的,但真正认识了自然就会明白,自然是一个庞大的无序中的有序,反复地进行着集散运动,有规则地运转着的,这种运转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的差异,用圆表示的话只在于是大圆还是小圆。人类既然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离开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能实现的事情是没有的。什么是自然规律?这是一个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任何人都可以认可的原理和道理,与常识是一样的。我们所说的奇迹,偶然的都是因为不知其内容才说的。知道了其内容后就会知道世上没有什么偶然的,说什么神秘药,神秘的处方,都是因为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才说出来的话。

所以我的意思是:《东医宝鉴》、《本草纲目》对服药后在体内发生何种变化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的道理,未从理论上说明。所以不管多少人学了,最终的差异只是背了多少书本上,而使自己的医术升华,产生新的医术上存在弱点。

再想一想,同样的一本书,不管有多少人去学习,最终大家的想法只能是相似的。我也是读了《东医宝鉴》以后才对医术有了悟性,那么和原有的中医大夫有不同的想法的理由是什么呢?是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一样,所以想法也是不同的。在这里,只坚持把以前的《东医宝鉴》当作最高的医术,认为其他的医术是未经过论证的理论,并用法律的力量来阻挡的话,新的医术是永远难以产生。我并不是把《东医宝鉴》的处方笺当作不好的来诋毁的,我对医术的学习也是从《东医宝鉴》开始的,我写这本书的意思只是说《东医宝鉴》虽然具有很多参考价值,但以此代表全部是不够的。

为了更快理解和发展医术,我们按项目分析,进行数据论证,还不如用符合道理和原理,常识上行得通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并以治好病的事实给予认可和尊重。因为生命是珍贵的,所以人们都只想用通过分析的方法,得出数据被证实过的东西。这是固有观念,如果对这个进一步思考的话,就没有必要过分坚持。用自然燮理看待现代医学已揭示的东西,觉得是太渺小了。用不到 1/10 的内容想对全部进行评价的想法,事实上也是不合理的。

Help Desk | Location | Terms | Privacy | Copyright Policy